日期 |
心情 |
日記內容 |
2010-09-08 |
 |
臭豆腐的由來01
清光緒年間,北京前門外延壽寺街有個叫王致和的讀書人,家裡經營豆腐作坊。有一次,做了太多豆腐,沒賣出去而發了黴,捨不得扔掉,他嘗試在發黴的豆腐上撒鹽和辣椒粉,抬到後院放著。有一天,王致和到後院讀書賞花時,無意中發現豆腐上的黴不見了,他覺得很奇怪,嚐了一口頓覺味道醇美,非常地可口。從此臭豆腐「臭名遠揚」,遍及尋常百姓家。
更奇的是,王致和還因臭豆腐而踏入仕途,飛黃騰達起來。話說有一年王致和參加順天府鄉試,他打開考卷,只見是一道「知味下車」的試題,他想到了自家的「臭豆腐」,便獨出心裁地寫了一首五言詩,題為〈國香臭豆腐〉:
明言臭豆腐,名實正相當;自古不釣譽,於今無偽裝。
撲鼻生奇臭,入口發異香;素醇饒回味,黑臭蘊芬芳。
珍饈富人趣,野味貧者光;既能妖容賽,更可佐酒漿。後續~
|
2010-09-07 |
 |
三明治的由來
三明治可以說是懶人的發明物。
話說十八世紀,英國有一個嗜賭如命的三明治伯爵(The Earl of Sandwich),一拿到撲克牌就欲罷不能,非打到筋疲力盡為止。
這位伯爵連下桌用餐都覺得浪費時間,便叫僕人把麵包和肉、蔬菜等擺在賭桌旁,方便他隨時拿來吃。由於他懶得用刀叉,索性將肉和蔬菜夾在兩片麵包當中,一手抓著吃,另外一手還可以繼續打牌。這種食物由於製作簡單、易於攜帶且變化無窮,很快就流傳開來。
後來,人們便拿三明治伯爵的名字「Sandwich」作這個食物的名稱。
三明治伯爵大概從沒想過,自己的名字會隨著食物流傳下來吧。
不過,嚴格說起來,三明治不能算是三明治伯爵發明的,因為古羅馬就有類似的食物,叫做「歐夫拉」,還頗受大眾喜愛呢!
(摘自商周出版《怪怪!原來如此》)
|
2010-09-06 |
 |
東坡魚的由來02佛印哈哈大笑說:「那就把魚拿下來吧。」蘇東坡這才恍然大悟,佛印說來說去還是要吃他的那盤五柳魚。
後來有一次,佛印聽說蘇東坡要來,就照樣蒸了一盤五柳魚,心想上次你開我玩笑,今日我也難難你。於是就順手將魚放在旁邊的罄裡。不料蘇東坡早已看見,只是裝著不知道。便說道:「有件事請教:我想寫副對聯,誰知寫好了上聯,下聯一時想不出好句子。」佛印問:「不知上聯是什麼?」蘇東坡回答說:「上聯是『向陽門第春常在』。」佛印不知道蘇東坡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幾乎不加思索地說:「下聯乃『積善人家慶有餘』。」蘇東坡聽完,假裝驚歎道:「高才,高 才!」原來你專罄(慶)裡有魚(餘)呀!快拿出來一同分享吧。
佛印這才恍然大悟,知道上了蘇東坡的「噹」。但他還想「戲弄」一下蘇東坡,蘇東坡一看,一條清蒸的西湖鮮魚,身上劃了5刀。便笑咪咪地說:「五柳魚唄。」佛印笑笑回答說:「這條『五柳魚』算給你『釣』到了,不如叫『東坡魚』算了。」從此以後,人們把「五柳魚」又叫「東坡魚」,而且這道西湖名菜名氣也越來越大,一直流傳到今天呢!(完)
|
2010-09-05 |
 |
東坡魚的由來01
我們知道「東坡肉」,那您知道還有一道名菜「東坡魚」嗎?其實啊!「東坡魚」指的就是「五柳魚」。「五柳魚」是浙江杭州西湖的一道名菜,其味道鮮美,深為人們所喜愛。人們在享用時,又常把「五柳魚」叫做「東坡魚」,這是為什麼呢?
蘇東坡是我國宋朝的一位文學家、美食家。相傳,有一次,他讓廚師做道魚料理開開胃。廚師送來後,只見熱騰騰、香噴噴,魚身上刀痕如柳。蘇東坡食慾大開,正想要舉筷子品嚐,忽然看見窗外閃過一人影,原來是好友佛印和尚來了。東坡心想:「好個趕飯的和尚,我偏不讓你吃,看怎麼辦?」於是順手將這盤魚擱到書架上去了。
佛印和尚其實早已看見,心想:「你藏得再好,我也要叫你拿出來。」蘇東坡笑嘻嘻地招呼佛印坐下,問道:「大和尚不在寺院,到此有何見教?」佛印答道:「小弟今天特地來請教一個字?「姓蘇的『蘇』怎麼寫?」蘇東坡知道佛印學問好,這裡面一定有名堂,便裝著認真地回答:「『蘇』字上面是個草字頭,下邊左是『魚』,右是『禾』字。」佛印又問:「草頭下麵左邊是『禾』右邊是『魚』呢?」蘇東坡答 「那還念『蘇』啊。」「那麼魚擱在草頭上邊呢?」蘇東坡急忙說:「那可不行。」後續~
|
2010-09-04 |
 |
東坡肉的由來
在北宋∼元佑年間,蘇東坡任職於杭州,他發動民工疏浚西湖,大功告成後,西湖多了一座長堤,不止為百姓帶來水利之益,又增添了西湖景色。百姓為了感謝他為地方做了這件好事,就給他送豬肉啊,送黃酒。蘇東坡覺得西湖是民工疏浚的,這些酒啊!肉啊應該要和民工共用,所以便囑咐廚師按照他特有的燒肉秘訣「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的烹煮方法,烹製成佳餚慰勞民工。由於豬肉燒法獨特,酥而不爛,油而不膩,非常美味,所以 「東坡肉」一時傳為佳話與美食,一直流傳到現代。
|
2010-09-03 |
 |
東坡餅的由來02蘇東坡買「為甚酥」的事傳到參寥那裡,他知道蘇東坡喜歡油酥點心,每當預料蘇東坡要去安國寺,就事先做好油酥餅等他。可往往不湊巧,他做好油酥餅,蘇東坡偏偏沒有去,油酥餅擱上一天半天,脆的變成軟的,不酥不香,很不好吃。
一回,蘇東坡上安國寺去,參寥端出擱久了的油酥餅說:「等你不來,都擱成這個樣子了!」蘇東坡看了看,也歎了口氣。蘇東坡曉得參寥的好手藝,就說:「憑你這樣高的手藝,就不能製作一種又好吃又能存放的油酥食點心麼?」參寥也有這個想法。於是,蘇東坡設計了一種「千層餅」,參寥試作成功了。這種餅,用上等細麵粉做成蟠龍狀,用香麻油煎炸,片片如薄絲,然後撒上雪花白糖,吃起來香、甜、酥、脆、擱上十天半月也不變味。
這種「千層餅」傳開後,黃州人都說好吃。傳到外地去,外地人也都說好吃。因為它是蘇東坡設計的,大家都叫它「東坡餅」。從此以後,黃州就有了「東坡餅」招待貴賓的風俗。(完)
|
2010-09-02 |
 |
東坡餅的由來01
蘇東坡來到黃州,住在江邊上一個叫臨皋亭的地方。背後有條路,隔不了幾百步,就是安國寺。安國寺裡有個大和尚參寥,有一手製作酥食點心的好手藝。蘇東坡經常從後門上安國寺去,同參寥談禪說佛,聊天喝茶,兩人成了好朋友。
有一天,蘇東坡到黃州的點心鋪「何氏園」買點心下酒,碰上一種酥食,他買了試著吃了一點,覺得味道不錯,就問掌櫃的:「這酥食叫什麼名字呀?」
掌櫃的回答:「還沒起名哩。」
蘇東坡又問「為甚酥(為什麼這樣酥)?」。掌櫃的聽到了蘇東坡誇獎,感到高興。他把這話傳出去, 就給這點心起名為「為甚酥」。不久,蘇東坡又想買「為甚酥」下酒,就叫家裡人去買,附上一首詩:野飲花間百物無,腰間惟系一葫蘆。己傾潘子錯著水,更覓君家為甚酥。後續~
|
2010-09-01 |
 |
狀元及第粥的由來02豈料第二科開考,肉販又來應試,寫了七字後便即交卷。主考看後啼笑皆非,但想到前科主考早有交代,莫不是暗示要多多關照,不若做個人情,代寫一篇讓肉販再高中。
京都考期近了,肉販想借此瀏覽沿途風光,於是又整好行裝,上京赴考,不料到京時,已停止進場,肉販呆立門外,形如木雞。剛巧王爺經過,遺下燈籠一個,肉販撿起燈籠,進入場院內,並把燈架在座位旁邊,捲上寫了七個字後便交卷。主考見卷,目瞠口呆,但一想到那燈籠是王府之物,事出有故,只得代寫一篇,又讓肉販高中。
後來,有人問,你三次及第靠什麼?肉販說:「豬肉、豬肝、豬粉腸」。 (完)
|
2010-08-31 |
 |
狀元及第粥的由來01人們為什麼把豬肉、豬肝、豬粉腸滾制的粥稱為及第粥呢?
話說清代末期,廣州有個肉販上街叫賣,天天經過一間私塾,塾師是他的老主顧。肉販是個文盲,但為了方便記賬,請塾師教他認識了「豬肉、豬肝、豬粉腸」幾個字。
有一年科場開考,好事者慫恿肉販去應試,說功名全靠祖宗積德。肉販信以為真,在捲上只寫了「豬肉、豬肝、豬粉腸」七個字。豈料主考正是當年的塾師,塾師有意讓肉販歡喜一場,自己另寫一篇替代。結果肉販高中。塾師主考完畢,恐肉販下次再來混水摸魚,便交代同僚如下科發現捲上有寫「豬肉、豬肝、豬粉腸」的,應把卷取消。
豈料第二科開考,肉販又來應試,寫了七字後便即交卷。主考看後啼笑皆非,但想到前科主考早有交代,莫不是暗示要多多關照,不若做個人情,代寫一篇讓肉販再高中。後續~
|
2010-08-30 |
 |
狗不理包子的由來03高貴有生意越做越好,就越來越感到「狗不理」的綽號難聽,就給自己的店舖取了個雅致的牌號,叫作「德聚號」,這個牌號雖然好聽,但人們還是「狗不理」不離口。有一天,幾位外埠客商專程來品嚐「狗不理」包子,一進門就問:「老闆,這兒是『狗不理』嗎?」高貴有一聽,立刻惱火起來,強著脖子,粗著嗓子說道:「咱這兒有招牌,是德聚號,你們長沒長眼睛?『狗不理』在那邊,要去趁早。」客商們一看,果然不是「狗不理」,轉身出門去找了一圈,又轉回來了,對高貴有說道:「你就是『狗不理』呀!怎麼開這種玩笑呢!」高貴有一看,這個綽號是怎麼也摔不掉了,現在連外地人也知道了,沒有辦法,只好任人家去叫。
就這樣,「狗不理」的名號越傳越廣,「狗不理」包子也越來越被人們喜歡,成了中國著名的傳統風味點心。(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