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檔案 > =海神=的個人資料 > 日記

觀看『=海神=』的日記
[目前在第71頁] 第1頁 | 上頁 | 下頁 | 最終共2187筆(共219頁)

日期 心情 日記內容
2011-03-19 鮮奶麻糬及牛浣水的由來~ 鮮奶麻糬 你吃過鮮奶麻糬嗎?在內灣村內不只是可以吃到道地的客家菜餚,連識途老饕更是知道村內還有一個絕活,那就是用新鮮的生乳製成的牛奶麻糬,他的做法是將牛奶用小火慢慢加熱,不停地攪拌,不到2分鐘,改良創新的客家麻糬就完成了,現作的鮮奶麻糬特色是“入口即化、甜而不膩、濃郁的奶香配上Q軟的口感”,讓人忍不住想多吃一口。來到這若能吃到此獨特創新的點心,的確讓人覺得不虛此行。 牛浣水麻糬 相信您一定沒有吃過「濕」麻糬-牛浣水吧!這道牛浣水麻糬是客家庄特有的下午茶點心。早期客家族群大多是住在半山腰附近,而農夫上山種田,客家婦女在家用糯米搗成的麻糬,因糯米是最能止餓,而為何糖水用黑糖薑汁呢?養生的道理,黑糖-消暑用「怕農夫在山上做田事一天中暑」、薑汁-驅寒用「怕山區容易下西北雨,農夫受寒而用之」。而為何叫「牛浣水」是指將麻糬放入薑汁水中的點心,因為其形狀就好像早期農閒時水牛,在水塘中徜徐的模樣,故取其名。如今老闆將其創新獨特的鮮奶製成的麻糬結合傳統客家口味而成這道鮮奶牛浣水麻糬怎樣!特別吧!這可是在內灣才吃得到的喔!
2011-03-17 牛舌餅的由來03~ 牛舌餅的名字由來 牛舌餅為什麼是牛舌,鴨舌帽為什麼是鴨舌,為什麼不是牛舌帽、鴨舌餅、為什麼不是豬舌、雞舌?可能的原因如下: (1)牛舌餅~像長長的牛舌囉!鴨舌帽,比較像寬平的鴨嘴巴,你如果硬要說它是鴨舌餅、牛舌帽也是可以啦,但是除了不大貼近它的外型以外,大家會覺得你是個怪人吧,畢竟,一開始古人造字就是這樣造的。 (2)因為長的像「牛舌」才會叫牛舌餅的,至於為什麼不叫豬舌、羊舌,可能是因為當時是屬於農業社會,因此先民們在命名時直接就想到了跟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牛。(完)
2011-03-16 牛舌餅的由來02~ 牛舌餅的起源探索 牛舌餅的起源,應該是一群鹿港做糕餅的師傅慢慢改良來的。(明豐珍老闆--蘇正興先生提供) 鹿港一地,在清代、日據時期從事苦力工作的很多,因為鹿港是海港又是台灣大商港,需要很屬工人搬運海貨。而且鹿港曾有鹽田,需要許多有力氣的人來挑鹽或扛鹽包。鹿港牛舌餅以前並不怎麼有名,身價和麵茶、豆花差不多,一些做苦力的人,肚子餓的時候,買兩塊牛舌餅充飢,幾乎沒有人買它送禮,但在民國68年李登輝總統做省長的時候,五月五慶端陽,並辦了第一屆全國民俗才藝活動,把它列入「民俗茶點」,一夕間,名氣高漲,不僅報紙標題廣告,電視台也特別報導,把牛舌餅打響了名號,那時候一天甚至可以銷售兩萬多塊牛舌餅!到了民國七十幾年,也還維持著一天賣出七、八千塊牛舌餅的業績!(九龍齋老闆李東成先生提供)(後續~)
2011-03-15 牛舌餅的由來01~ 牛舌餅,台灣小吃的一種,因為在台灣的宜蘭和鹿港各有一種差異甚大的餅類都被稱做牛舌餅,因此嚴格來說算是兩種不同的小吃。這兩種餅類的形狀同樣是形似牛舌的長橢圓形,或許也是其名的由來。 宜蘭的牛舌餅的特色是形狀窄、長、薄,口感脆、硬,無內餡,可算是餅乾的一種,因此除了在常溫下食用外,冷藏後另有一番風味,材料是麵粉、砂糖、蜂蜜等,將材料混合且桿成長薄形狀,並在表面中心縱劃一道切痕後烤製而成。現在某些店家還會加入奶粉製成牛奶口味的牛舌餅。 昔時嬰兒出生滿四個月,父母必遵古禮將此餅穿孔掛於嬰兒胸前宴請來訪親友,籍此保佑孩童此後聰明伶俐;自古延傳迄今而成為蘭陽名餅,因其狀似牛舌故名為牛舌餅 鹿港的牛舌餅形狀寬、短、厚,口感酥、軟,包有內餡,實際上可以算是麵餅的一種,通常的內餡是麥芽糖,材料和宜蘭牛舌餅類似。主要的作法是將麵粉、糖粉、水等材料混合後,揉勻成麵團,包上內餡後再桿成橢圓狀,接著煎或烤而成。(後續~)
2011-03-12 雙潤糕的由來~ 雙潤糕還有個溫馨的小感人故事:話說雙糕潤之由來相傳已有百年歷史,傳說昔日有二位兄長因妹妹要出嫁,於是利用蜜冬瓜條,搭配一層黑糖蒸煮,鋪上糯米製成糕點當成嫁妝,此一手足之情在地方上傳為佳話,也因此命名為雙糕潤(雙哥輪).
2011-03-11 大甲奶油酥餅的由來02~ 陳基振的兒子陳裕賢表示,五年前,大甲媽祖廟舉辦大規模的「建醮」活動,全省各地「大甲媽」的信徒大量湧到大甲拜拜及看熱鬧,裕珍馨的奶油酥餅為為暢銷,從此大甲奶油酥餅聞名全省、陳裕賢說,這都託「大甲媽」的福。 陳裕賢說,大甲地區酥餅業者見裕珍馨的奶油酥餅如此暢銷,於是紛紛跟進,也將酥餅規格化、精緻化,並改進原料及製造技術。現在大甲奶油酥餅已從原來只是訂婚的禮餅變成一般送禮的禮物。 陳裕賢表示,奶油酥餅要好吃,除了原料要用好的外,製造過程丰術也很重要,例如搟皮、包餡每一過程都要有一段讓其鬆弛的時間,且要拿捏很準,包餡的麥芽糖要熬六小時,成品烘烤要二小時半,就是慢工出細活。 裕珍馨的大甲奶油酥餅四塊共一斤賣七十元,在所有的訂婚禮餅中是最便宜的,真是物美價廉。奶油酥餅是素食,也很受出家人歡迎。;裕珍馨研發成功的奶油酥餅,曾榮獲食品評鑑金牌獎及台中縣衛生局推荐的烘焙示範店。(完)
2011-03-10 大甲奶油酥餅的由來01~ 甲奶油酥餅酥軟口味佳、入口即化,在全省餅類業者中已佔一席之地,為大甲特產,許多外地人吃過後很懷念,常託朋友購買或郵購。 大甲酥餅已有五十年歷史,但早期的酥餅粗糙,大小厚薄不一,不太好吃,現在的奶油酥餅味道香醇,口味貼實,不但是訂婚的喜餅,且成為茶點及送禮的最佳食品。 大甲奶油酥餅何時在全打開知名度?從事酥餅製造有三十年歷的大甲鎮裕珍馨老闆陳基振,他有感於大甲媽祖及大甲帽蓆聞名全省,也想讓大甲酥餅全省有名,即於十四年前開始研究將酥餅規格化及精緻化,十年前為符合現代人口味,又將豬油原料改用天然奶油,並將餅餡改用糯米釀造的純麥芽糖,這項突破使他製造的酥餅與眾不同。 當時,裕珍馨餅店在大甲媽祖廟邊,全省各地信徒到媽廟拜拜後,大都順便買奶油酥餅回去,吃過後覺得很好吃,有機會透過來大甲的親友或請大甲的親友代購,無形中裕珍馨的奶油酥餅逐漸在全省打開知名度。(後續~)
2011-03-05 左中棠雞的由來02~ 「左中棠雞」這道菜的傳統作法十分繁複,必須將雞肉切成小塊,以鹽、醬油、蛋白抓拌,炸過之後將雞肉的油瀝乾,再與去籽辣椒等調味料拌炒,最後才勾芡上桌;而新式的作法,則是省略了抓拌雞肉的動作,改在拌炒時加入鹽、醬油等調味料。 製作「左中棠雞」的過程中,油炸是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必須以中火油炸,使雞肉呈現外酥內軟的口感,火太大容易焦、太小又怕雞肉煮老了;再來與辣椒拌炒時,更要炒至入味才行,整體上來說,在火候的拿捏上十分講究。 做法 材料 雞胸肉1片 蔥 薑 蒜頭 辣椒 調味料 米酒 太白粉 糖 烹調步驟 雞肉切丁,以醬油、太白粉略醃,蔥、薑、蒜、辣椒切末 起油鍋,將雞肉煎至金黃色,盛起備用 留油,放入薑末、蒜末爆香,再放入雞丁及適量的醬油、米酒,再放入辣椒、蔥花拌炒即可。(完)
2011-03-04 左中棠雞的由來01~ 湘菜中的名菜「左中棠雞」,色澤金紅、香辣可口,是清末名將左中棠最愛的菜餚,每回打勝仗必以此佳餚犒賞將士官兵,因此又稱為「左將軍雞」、「左公雞」。 湘菜指的是湖南菜,屬於中國地方菜系之一;匯集南北特色的湘菜,菜色十分多元,不過在口味上卻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色,就是與川菜一樣,以辣味著稱;又因為湖南省地理位置與雲貴山區十分相近,自古即有瘴癘之氣,於是居民們就習慣以吃辣來去瘴保健。 左中棠是一位清末的名將,在戰事中頻頻立功的他,曾任欽差大臣,阻止俄國、英國侵略新疆;此戰之後,他更任軍機大臣兼通商事務大臣,在中法戰爭時督辦福建軍務;左將軍一生東征西討、憂國憂民,可說是捍衛大清疆土的大英雄,十分受到世人的景仰! 而這位名將最愛吃的,就是湘菜中一道香辣的雞丁料理;據說有一回左中棠打了勝仗,回家後他的夫人以油炸、熱炒的方式,烹煮了一道雞丁料理,左將軍一吃就愛上了,並且請夫人作了大份量的雞丁料理,與一起打仗的將士官兵共嚐,以此慰勞大夥的辛勞;從此之後,每回打勝仗,左將軍必以此佳餚犒賞將士官兵,因此這道菜便以他的名字命名,稱為「左中棠雞」,也有人叫做「左將軍雞」或「左公雞」。(
2011-03-03 四神湯傳奇03~ 傳統四神湯是不包含薏米的,然而台灣部分店家會以山藥、蓮子再搭配茯苓、芡實或薏米中的任二味藥材,以強調自家口味的不同。同時由於四神湯藥材含有大量澱粉,若單獨燉煮,口感較澀;因此多加入排骨、豬肚、豬腸、瘦肉或雞肉等富含蛋白質食物。至於素食口味的,則多添加其他豆類製品來燉煮。有的為了增添風味、甚至會再加入些許當歸或川芎一同熬煮。最後再以米酒或當歸藥酒來提味。因此雖同名為四神湯的小吃、卻可以像百變少女般、在不同地點吸引不同的愛好者。因此、也算是台灣獨具特色的小吃。(完)
[目前在第71頁] 第1頁 | 上頁 | 下頁 | 最終共2187筆(共2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