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檔案 > 田力168的個人資料 > 日記

觀看『田力168』的日記
[目前在第27頁] 第1頁 | 上頁 | 下頁 | 最終共1520筆(共152頁)

日期 心情 日記內容
2010-07-28 為提倡運動保健,南投縣府鼓勵民眾每日走一萬步,不但可以避免慢性病發生,營造動態生活,可以促進身體健康。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自91年開始倡導「每日一萬步,健康有保固」的健走、健身理念,強調「健康的生活,從最簡單的走路開始」。根據國民健康局94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發現,國人最常做的運動項目,以散步(含健走)為主,佔42.81%;而台灣約有四成六的民眾普遍缺乏運動或運動量明顯不足,尤其是步入社會之後,身體的活動量明顯下降,慢慢地就引起許多慢性病。 縣府說,「健走」是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最安全的運動方法,不分年齡、不論場地、不限時間、不必花錢,隨時隨地都可進行,只要開始運動都不嫌晚,所消耗熱量約莫每小時240-280卡。根據研究指出,步行連續10分鐘以上,有益心肺功能;步行連續20分鐘以上,會燃燒體內脂肪,日行萬步,約消耗300大卡熱量,秉持「多走、少坐、動一動,隨時隨地可以運動」的健康概念,把握機會設法多運動,營造動態生活,促進身體健康。健走口訣包括,抬頭挺胸縮小腹、雙手微握放腰部、自然擺動肩放鬆、邁開腳步向前走。
2010-07-27 多去森林、山野間走走,有助增強免疫力。芬蘭森林研究所愛娃•卡爾亞萊寧(EevaKar-jalainen)博士指出,當人接觸森林時,會感覺心情很好、很放鬆,不過許多人並不知道,科學證據顯示,大自然對身體確有療育效果。 愛娃•卡爾亞萊寧解釋,森林、大自然、綠色植物有助減輕壓力,讓人變得更快樂,多接觸大自然可以改變心情,減少憤怒情緒,並降低侵略性。此外,到森林散步也能提升免疫系統功能,增強免疫力,身體裡的殺手細胞數量會增多,細胞活性也會增強,更有力量摧毀癌細胞。 許多研究顯示,當一個人承受極大壓力,或耗盡心力,此時若能到大自然環境走走,散散心,身心復原較快,復原狀況也會比較好。血壓、心跳速率、肌肉緊繃程度和壓力荷爾蒙濃度都會下降,身心逐漸趨於平衡。 在綠意盎然的環境中,憂鬱、憤怒和侵略情緒也都能得到紓解,過動症、注意力不足的孩子如果能到大自然遊玩,過動症狀可能獲得改善。 愛娃•卡爾亞萊寧指出,城市裡保留一些綠地、樹木非常重要,因為綠色植物可以幫助民眾紓解壓力,維持身心健康,對治療疾病也有益處,可減輕醫療費用支出。
2010-07-26 楊定一/長庚生技公司董事長、長庚大學、長庚技術學院、明志科技大學三校董事長。如果我們可以理解呼吸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以及認清我們所面臨呼吸改變的必要性,那就應該從現在開始,每天利用一點時間來重新訓練我們的呼吸方式。 正確的呼吸方式應該是用腹部來呼吸,且吐氣時間要比吸氣時間長。因為要達到吐氣時間儘量拉長,因此必須使用腹部肌肉來進行呼吸,才能使每個呼吸循環更徹底,如此一來,不僅可以讓每一口吸入的氧氣完全被身體充分利用,更可以有效活化細胞機能,使脈搏跳動次數降低、身體體溫降低,對於許多慢性病,尤其是呼吸道方面急症或慢性病都會有很好改善效果。 訓練腹部呼吸必須在輕鬆心情下,持之以恆加以練習,並將此呼吸理念帶到日常生活中,最後,不論是在講話、吃飯、睡覺時都能把握住拉長吐氣訓練。 當我們在拉長吐氣中,甚至可達到「息」的境界,讓身體氣脈完全打開,也就是古人所講的「天人合一」,更甚者可達到「通」的境界,此時身體將感到非常舒暢,情緒開朗、個性穩重,更何況是整體的健康也會跟著改變,並且在此「通」的狀況下,亦是身心處於最穩定最無阻力狀況,讓我們對人生看法皆會有正面的轉變。
2010-07-25 雙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鵰..調理脾胃單舉手..搖頭擺尾去心火..五勞七傷往後瞧..兩手攀足固腎腰..攢拳怒目增氣力..背後提點百病消......八段錦即八段動作,古人認為這八段動作美如畫錦,故名八段錦。八段錦是中國民間流傳較廣,最有代表性的一套健身操。距今已有八百餘年歷史,一般認為是南宋無名氏創編。其最大的特點,是每式動作的設計,都針對一定的臟腑或病症需要。全套動作精煉,運動強度適中,能行氣活血,協調臟腑功能,男女老幼皆宜。八段錦適用於各種慢性病的治療與康復,凡體質不很虛弱,活動無明顯障礙者,都可採用。對神經衰弱、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腰背痛尤為適合。根據具體情況,或整套練習 ,或重點擇取 1-2 段。例如保健養生可全套採用;內臟下垂者,可重點選「托天」、「單舉」等動作;呼吸道疾病可選「開弓」、「搖頭擺尾」等;腰背疾病選「攀足」、「背後七顛」、「搖頭擺尾」等。有暈眩、低血壓、心衰、肝硬化重病者不宜。每式動作重復數次,按體質漸次增多。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_ofZyuZhCc
2010-07-20 知名的脊骨醫師汪作良曾榮獲2009年的百大良醫,而且是不少國內知名企業家愛找的脊骨醫師。汪作良整天長時間幫患者喬骨頭,自己也有一套防痠痛的好方法。汪作良專注仔細地幫患者把錯位的骨頭,「喬」回正確的位置,別小看這「喬骨頭」的動作,可是要花費很大的力氣,這就是脊骨醫師汪作良的每天工作。汪作良高雄醫學大學畢業、美國南加大醫學博士,獲選2009年百大良醫,他從早上忙到晚上,診所幾乎天天爆滿,幫人解決疼痛,自己回家卻是全身痠痛,幸好靠自己獨創的舒壓功,隔天又能變回一尾活龍。除了注意身體的不良姿勢可能引發的痠痛,其實汪作良還特別留意老化問題,天天早上一杯自己調配的養生蔬果汁。汪作良透露,「我大概是酌量,看你個人,如果最近好像比較便秘的話,就可以多加多一點,再來是芹菜,有時候有根要弄掉。」蔬果汁的食材有萵苣、芹菜、苦瓜、紅蘿蔔、芭樂和蘋果,每天喝一杯,年近50的他,沒長白髮也沒老花。汪作良說,「我很多同學頭髮都白了,我整個精神狀況和身體狀況都還不錯。我喝了大概兩年了,頭髮沒有染,我也沒有老花,我都快50歲了。」 http://www.balance4u.com.tw/
2010-07-16 女童多吃肉初經提早 機率顯著.結果發現,三歲孩童如果平均每天吃下約二兩半的肉類、七歲孩童每天吃下近四兩的肉類,則經期提早的機率便非常顯著。與每天食肉量低於一兩半的幼童相較,多肉飲食女童初經在十二歲八個月前就來的風險是一.七五倍。依據衛生署資料,一兩肉體積約半個手掌大,也相當於一條香腸、半隻三截雞翅,或是兩顆貢丸。林杰樑表示,女童初經越早,以後得到乳癌、卵巢癌、心臟血管疾病及骨質疏鬆的風險也會提高,這個問題家長不能不留心。他認為,肉類造成早熟的原因,主要是肉類裡面的脂肪可能殘留環境荷爾蒙,或是額外施打的動物生長激素等所致。專家:蛋白質來源 應妥善分配.不過,家長也不必因此憂心、不敢讓孩子們吃肉,董氏基金會營養組營養師許惠玉表示,重點是蛋白質來源豆、魚、蛋、肉妥善分配,建議是以豆、白肉、紅肉各三分之一來分配,以一天蛋白質三份來分,每天至少吃一個手掌以上的豆類,黃豆、毛豆、黑豆都不錯;另外,如果孩子不敢吃魚怕腥、或是怕過敏,可以吃半顆到一顆的雞蛋,最後三分之一才是一份肉類。林杰樑則建議多食用黃豆與蔬菜,他表示,豆類與蔬菜可以降低兒童罹患白血病、鼻咽癌等機率,所以飲食別忘了豆類跟充分的蔬菜。
2010-07-13 頭痛、經痛、喉嚨痛、關節痛等,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但濫用止痛藥,長期下來可能傷害腎臟。大順醫院腎臟內科醫師林義龍提醒說,濫用止痛藥,嚴重會導致洗腎或腸胃潰瘍出血、肝功能異常、爆肝、心臟血管病變等副作用,民眾要小心。照三餐吃 長期傷肝傷腎.林義龍說,止痛藥容易引起各種腎臟功能和結構的傷害,患者因忍受不了身體的疼痛而三餐服用,導致腎臟出現循環不佳、組織細胞壞死、小便渾濁起泡沫、蛋白尿、雙腳水腫、高血壓、血尿、急慢性腎臟發炎、身體異常出血、甚至貧血等各種傷害。他說,止痛藥可分為非類固醇類消炎藥─中樞性止痛藥,及麻醉性止痛藥,不管那一種,長期使用都可能導致身體傷害。衛生署統計,民國97年到98年間,台灣洗腎人口高達5萬多人,主因之一是服用來路不明、含有止痛藥成分的偏方、草藥、偽藥、劣藥等,大部分是來自地下電台、夜市或遊覽車推銷兜售。感冒糖漿勿一次喝一罐.林義龍提醒民眾,切勿亂服來路不明的藥物、偏方草藥與非處方藥物。此外,部分民眾服用感冒糖漿頻率太高且劑量太大,說明書指示患者一次飲用10CC,但有不少民眾一次喝一罐。林義龍建議,若每個月至少服用止痛藥3、4次以上,應找醫師確認病因及諮詢藥劑用法。
2010-07-12 這幾天高溫飆到37、38度,豔陽高照、出門最好擦上防曬乳來保護皮膚。 不過可別以為防曬係數越高的防曬乳效果越好,皮慮科醫生說係數30和係數50的可抵擋紫外線的效果差不多,要達到好的防曬效果其實要用對方法,建議出門前15分鐘擦每隔二到三小時再補擦。 好大的太陽熱呼呼,很多人撐起陽傘、戴帽子、戴墨鏡阻擋強烈的紫外線,少不了的還要塗上這層防曬乳。市售防曬乳種類多,有標榜防水、有強烈抵接紫外線的,防曬係數從10到100都有。 可別以為防曬係數高的防曬乳效果就越好,皮膚科醫生說,係數30跟係數50、甚至係數100的,抵擋紫外線的效果差別都在5%以內。 而且根據國外醫學報告,擦防曬係數越高的防曬乳罹患皮慮癌的機率越高。 就是以為高防曬係數的防曬乳保護力強,很多人出門前擦一次就不再補、反而讓皮膚暴露紫外線照射中而不自覺。醫生建議,防曬乳必須在出門前15分鐘均勻塗抹於皮膚上,每隔二到三小時補一次,游泳或流汗後也要補塗,避免皮膚受傷害,塗抹防曬乳得用對方法。
2010-07-11 自口腔攝入的各種蛋白質,不管是來自普通食物,如肉類、海鮮、蛋類、乳類、豆類、穀類,還是來自特製的酵素食品,舉凡是蛋白質都要經過這個消化過程才能吸入體內。一旦進入體內,身體對待吸入的氨基酸一視同仁,加以利用,絕不會問氨基酸的“出身”,所以,酵素食品中的酵素(蛋白質)的命運和普通食物中的蛋白質沒有兩樣。對身體沒有特殊貢獻,這是對一般身體健康正常的人而言。 然而,凡事都有例外,不可一概而論。對有些病人或者缺乏某種消化酵素的人而言,可能需要食用所缺乏的消化酵素,幫助消化。例如,有人長大後,不能消化乳糖,因為身體停止了製造消化乳糖的酵素,吃了乳類食品會有氣脹或瀉肚的毛病,非洲和亞洲人有這個毛病的很多,這些人如果要食用乳類,又不能忍受消化不良的痛苦,就可以食用含有消化乳糖酵素的乳類食品。或者,在食用乳類食品前,吞下一劑乳糖消化酵素,以補不足。 體外消化酵素不足時,可以口服來彌補;但是體內如果有任何酵素不足時,是無法以食物來彌補的, 由此觀之,我們不需要吃任何酵素食品,就吃均衡的飲食就好了。我們奇妙的身體得到了適量的氨基酸,自會製造所有必要的酵素。
2010-07-08 年過半百,不論男性或女性,都要留意小便含血的情況出現! 血尿,就是指尿中有血。可簡單分為肉眼可見的血尿,或是顯微鏡可見的血尿。不管血尿發生是屬於前段、後段或全段有血尿,都需要進一步檢查或追蹤。 血尿是一項泌尿系統的警告訊號,一旦血尿就代表泌尿系統出了問題。 腎功能正常的人每天都有1000到2000毫升不等的尿液排出,只要泌尿系統有問題,就容易見到血尿,病患也比較願意接受檢查及治療。可是,尿毒症患者每天排尿量不多,往往到了病情嚴重時,才會發現血尿。因此,尿毒症患者的血尿常會比腎臟功能正常的人晚發現,也容易有問題。 血尿可能原因有很多,如:膀胱發炎、尿路結石,或是劇烈運動後,引起的出血。尿毒症患者有時也可能因腎臟本身疾病引起出血,或是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時,使用抗凝劑所引起的症狀。這些情形在治療上,會比較單純,多屬於能治癒的良性狀況。以醫師的角度而言,比較擔心的,卻是癌症等較嚴重疾病所引起的血尿。
[目前在第27頁] 第1頁 | 上頁 | 下頁 | 最終共1520筆(共15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