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心情 |
日記內容 |
2019-08-13 |
 |
一個人,心念變了,德行就變了;德行變了,氣場就變了;氣場變了,風水就變了;風水變了,運氣就變了;運氣變了,命運就變了。所以,改變命運真正靠的是自己的正能量,厚德載物。而不是身上配戴的各種護身符轉運珠…修行的第一步就是懺悔,當你誠心懺悔了,命運中的惡報就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因此就改運了。要保持善念,既然有善念,好運就會來。如果你有知足、包容的心,你就會一直被幸福包圍。慈悲為懷。積善因,得善果。 |
2019-08-12 |
 |
現實生活的磨難,常能激起一個人本能的鬥志,在優渥、美滿家庭成長的幸福孩子,父母應常帶孩子看看社會多元的生活面,培養孩子凡事感恩的心,並確實做到知福、惜福、再造福。缺乏感恩、知足的心,得到利益以後不但不會滿足,而且還會嫌棄別人把不要的東西送給他們,這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此外,我們也要常常想到,自己的福報是從過去生中帶來的。所以,這一生要好好的惜福、培福,不要糟蹋了自己的福報呦。 |
2019-08-11 |
 |
愛一個人,只要你有心,就要互相包容,互相理解,互相體諒,互相信任,牽著手堅定地走下去,不要讓她絕望和傷心,在於你心念之間,適度殷勤去灌溉,不許偷懶,不須控訴,不質疑,多慰問,多製造驚喜,溫柔體貼,勇於認錯,彼此交流傾聽對方,不然會漸行漸遠漸無聲,愛的感覺,在一起經歷之後,才會發現甜蜜,對我而言,即使你不再愛一個人,心中也只有懷念與感恩,而不要懷恨,僅記再僅記,一但真愛,不要隨便放手。 |
2019-08-10 |
 |
善良不是菩薩專有的品質,善良是一種責任。善良,與財富無關,與容貌無關,與地位無關,與身份無關,與老少無關,善良是每個人不能推卸的責任。贍養老人,撫育幼小,幫助弱勢,關心他人,這些都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布施」真正的意涵,並非只是捐錢了事的消極認知,更在強化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心、關懷,進而讓我們共同生活的這片土地能更融和,更溫馨。 |
2019-08-09 |
 |
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南無阿彌陀佛就順著這句名號來到你的頭頂上,在你頭頂上住持,保護你,加持你。觀音菩薩頭頂上有尊南無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在頭頂上。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也在我們頭頂上。只要念佛,佛就坐在你頭頂上。念佛之人,南無阿彌陀佛常住其頂,日夜擁護,無令冤家而得其便;現世常得安穩。念南無阿彌陀佛,十方無量數諸佛,百重千重來圍繞,歡喜相隨常守護。南無阿彌陀 |
2019-08-08 |
 |
懂得品味人生的人,他會創造好因緣,那就是“轉念”,改變不了世界,那就安住自己的心,改變不了別人,那就改變自己,改變不了相貌,那就多微笑,改變不了命運(現前業果),那就多多植種善因(未來善果)。山不轉路要轉、路不轉人要轉、人不轉心要轉,不要跟自己過不去,放不下的,別人不會替你扛,你還是得背起來,那就成了包袱、成了煩惱。用苦悶的心看世間,世間一定是灰蒙暗淡、了無生趣;用微笑看世間,世間一定是精彩繽紛、處處生機。心轉心就開,心開好事來,處處無惱害,心相皆精彩。阿彌陀佛 |
2019-08-07 |
 |
為什麼上天要創造白天、晚上,白天是動的象徵,晚上是靜的象徵,動到極點就要靜,靜到極點就要動,{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這是大自然的現象 所以黑夜是要讓我們身體好好休息,好好地養息,好好地恢復一天的辛勞,疲倦,涵養明天的體力,精神與靈感。奈何人類科技文明,過度物質化的結果,破壞了黑夜的寧靜 讓燈火通明,晚上如白天,日夜顛倒,現在的文明病,就是熬夜所致,所以要有健康的身體,就要早睡早起,就能減少病痛唷 |
2019-08-06 |
 |
家,很平淡,只要每天都能看見親人的笑臉,就是幸福的展現;愛,很簡單,只要每天都會彼此掛念,就是踏實的情感。幸福並不縹緲,在於心的感受;愛情並不遙遠,在於兩心知的默契。心,只有一顆,不要裝的太多;人,只有一生,不要追逐的太累。心靈的愉悅,來自精神的富有;簡單的快樂,來自心態的知足。把複雜的心轉為單純的心,有光明的心,一定會是個滿足又快樂的人。 |
2019-08-05 |
 |
父子兄弟間相愛,本出於天性,而要講究利害,就失去了家庭的溫暖,夫婦結合本出於情愛,而要以經濟為條件,就失去了相愛的本意,愛別人,也被別人愛,這就是一切,這就是宇宙的法則,為了愛,我們才存在~有愛慰籍的人,無懼於任何事物,任何人,互敬、互愛、互學、互助、互讓、互諒、互慰、互勉,一切真摯的愛,是建築在尊敬上面的,人生是花,而愛便是花的蜜。 |
2019-08-04 |
 |
「阿彌陀佛」,這句佛名,是萬種功德的結晶,具有不可思議的大威神力。它是生死苦海中的慈航,是慢慢長夜裡的明燈。唸佛人現世獲得的十種妙處。這些都是釋迦牟尼佛在佛經上親口開示的,佛無妄語,如果平時不唸佛,到災難臨頭時,內心恐慌張惶,六神無主,很難想起唸佛。還有,唸佛的秘訣就是至誠恭敬。印光大師說:「有一分恭敬,則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則消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必須牢記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