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心情 |
日記內容 |
2021-10-22 |
 |
罪惡凡夫。只要我們全心依靠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阿彌陀佛發願: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意思就是清楚的告訴你:你只要念佛,如果不能往生,我就不成佛。我阿彌陀佛用成佛來擔保念佛的眾生。既然我已經成佛,那理所當然,念佛的眾生,我阿彌陀佛是非救不可。否則,我阿彌陀佛就是違背承諾,破壞誓願。我阿彌陀佛怎會有責資格成佛。無論何人,念佛決定往生。這是不需要懷疑,不需要擔憂。只要你們ㄧ心誠念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2021-10-21 |
 |
享福是消福,不是真正的有福氣;惜福培福才是真正的福氣。如果我們能夠把握機會,不執著於辛苦,不計較回報,幫助別人解決苦難,隨緣盡心奉獻給需要幫助的人,實際上這就是在植福、培福。平時能在自己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節約不浪費,將多餘的財物,用來幫助人,這種行為別人看起來似乎是自討苦吃,甚至會被譏為有福不會享。如果我們抱持這種怕人譏毀,而不願意修福的想法,就是一個愚蠢的窮人。反之,能如是行又持之以恆,就是一個有智慧的人。南無阿彌陀佛 |
2021-10-20 |
 |
我們過去世造了很多業,所以當病痛來襲、身體感到不舒服時,要認為這是藉由生病來還報、還債的。能夠還債表示你還有本錢,有本錢還債才能「無債一身輕」,這是值得安慰的。另外,佛教也有一句名言:「比丘常帶三分病。」這說明了疾病是助道、得道的因緣,因此常常生病的人,就能帶病延年,反而能夠長壽。以上這些觀念都能幫助我們正視疾病,如果善加運用這種心態 來處理自己的問題,雖然身體不舒服,還是能隨時隨地將自己的性情調整過來。如此一來,每天就都能保持開朗、愉快的心情了。 |
2021-10-19 |
 |
笑容是最好保養品,是最便宜的凍齡秘方。微笑也好,哈哈大笑也好。精彩的人生總有精彩的理由,笑到最後的才會笑得最甜。瀟灑,是一種與世無爭的大度,淡看過往,笑看今朝,靜觀花開花落,雲卷雲舒的愜意。瀟灑,走自己喜歡的路,做自己喜歡做的人,放飛自己的心靈,讓心底無拘無束、自由自在。要做到科學飲食,還要食物種類還要豐富一點,葷素均衡搭配,粗細糧也有吃一些,保證身體所需的各種營養充足。看風輕雲淡,榮辱不驚,不為物喜,不為己悲,瀟灑自如,不拘小節,過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
2021-10-18 |
 |
人不能總盯著自己的業障不放,給自己一些光明的空間。先讓心充滿善法的光明,充滿覺悟的力量,現起觀照的力量,不讓煩惱現行持續。我們的心也是,雖然過去有業障,只要現在煩惱輕,天天想著善良、開心、光明的事情,自然就會感召來善緣好事,業障就不會發揮作用。因為對於我們凡夫而言,業是斷不了的,但是煩惱是可以把握的。我們主要對治的是煩惱,不是業障。學佛之人要懂得修行的善巧,不執念業障的深淺,如能始終心存善念,你還需要害怕業障不能消除嗎? |
2021-10-15 |
 |
知錯就改,迷途知返。在喜歡自己的人身上用心,在不喜歡自己的人身上健忘。對曾經珍惜自己的人說謝謝,記得他們的真誠與付出、孤獨的時候陪伴、失落的時候鼓勵、哭泣的時候擁抱、難過的時候微笑!無需告訴每個人,艱難的日子是如何熬過來的,大多數人都看你飛得高不高,很少人在意你飛得累不累,所以,做該做的事,走該走的路,不退縮,不動搖!無論多難,也要告訴自己,再堅持一下。眼前的,好好珍惜,該來的,欣然接受,過去的,坦然面對。 |
2021-10-14 |
 |
阿彌陀佛非常歡迎我們,縱然造作許多罪業,那是過去沒學佛造的罪業。現在知道悔改,不要常常想,因為想一次等於又造一次。應該想什麼?想阿彌陀佛就消業障,想阿彌陀佛就滅罪,想阿彌陀佛就累積功德。千萬記住,阿彌陀佛不可思議,阿彌陀佛不要丟失,一切時一切處,睡著了可能忘記,醒過來趕緊把阿彌陀佛接著,這叫德本。宿惡,指宿世所造之惡,即過去生中之罪惡。悔者,改也。改往修來。悔過者,向佛法僧三寶懺悔罪過,誓不更造。有阿彌陀佛在身邊,所有一切妖魔鬼怪都不敢沾你邊。南無阿彌陀佛 |
2021-10-13 |
 |
這一輩子,重要的是有一個好心態,窮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最終帶不走,也留不住,所以要懂得知足與善待,用心甘情願的態度,去過隨遇而安的生活。最重要的是不能讓自己的心生病。每個人都活得不容易。滿身疲憊,卻有卸不下的壓力;一肚子苦衷,也有不能說的時候。生活,要自己忙;苦累,要自己扛;淚水,要自己擦;風雨,要自己擋;滋味,要自己嘗。人生要有一個好心態,笑著懂得,人情冷暖,冷眼熱腸,歷劫洗煉,豁然開朗。人生給了你什麼樣的感悟,只有你自己最清楚。惟有平常,隨遇而安,善心常安,心安是福。 |
2021-10-12 |
 |
人生幾十年的成就,都是由每一天的言行累積而成。所以,要照顧好每一天的言行。每天要感謝父母與眾生,一生所作不要辜負父母與眾生。發願必須發利益眾生的大願,要安分守己,守住清淨無為的心,讓心時時寂靜。 如果肯用心,道理就在眼前,就在開口動舌之中;如果不肯用心,再好的道理也不會對我們發生任何作用;哪怕真理就在面前,也是不知不覺。如果日常生活不離開用心的行動,則語默動靜無一不是佛法、無一不是教化。用心體會,一念可動三千界,若能人人一念善,則能讓人心安定,富而有餘。 |
2021-10-10 |
 |
每一個心念,就像是飄過眼前的雲彩,或說是短暫的氣象,而您是天空。無論氣象怎樣變化,天空永遠在那兒,永遠不變。「起心動念、開口動舌、舉手投足均無不是業」。業力牽引向善,則人生光明燦爛,業力牽引向惡,則人生哀愁黯淡。善業要靠善念來啟發,惡業更要藉善念來戒除。 生命過程中,心念時時刻刻與我們長相左右。好的心念就如一粒善的種子,會開出芬芳美麗的花朵,讓我們有一個幸福快樂的人生。不好的心念就如一粒惡的種子,會開出厄運的果實,讓我們嘗盡哀怨辛酸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