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檔案 > 田力168的個人資料 > 日記

觀看『田力168』的日記
[目前在第20頁] 第1頁 | 上頁 | 下頁 | 最終共1520筆(共152頁)

日期 心情 日記內容
2010-11-04 部分保鮮膜為了增加黏性以及使用上方便包覆,常在成分中大量添加了人體的無形殺手塑化劑。如何避免保鮮膜溶出的塑化劑對人的造成的傷害?方法很多,最新的一種是利用奈米礦物磁波能量所製成的「消味儲物盒」。消味儲物盒結合了奈米科技與保鮮技術,是項跨領域的智慧結晶,放置其中可使食物的分子產生核磁共振,進而保持鮮度,進而延長食物保存時間。實驗結果也顯示「消味儲物盒」與一般保鮮盒相比,能明顯拉長食物的保鮮時間,也較不容易發霉或腐爛。多數民眾以為,只要避免保鮮膜高溫,就可避免有毒物質吃進嘴裡,但其實塑化劑是屬「親脂性」的物質,只要碰到油脂就容易溶出,因此民眾應該是要避免PVC之類的保鮮膜接觸到食物的油脂部分,而不是只注意高溫。學者表示:「塑化劑因為具有生殖毒性,而台灣孕婦體內塑化劑濃度,在全球名列前茅,體內塑化劑濃度高的孕婦,甲狀腺素容易下降,會間接影響到胎兒的中樞神經發育,這將是很大的隱憂。 除此之外,塑化劑容易隨著溫度升高,而釋出有毒物質溶進食物內,民眾在不知覺中吃下肚後,會有引發不孕、新生兒先天缺陷、男童女性化,甚至癌症等危機。」,在我們使用保鮮膜包裝飯菜的同時,要更謹慎使用,避免錯誤的觀念影響健康
2010-11-03 運動好處多多,連睡眠品質都能改善!國際著名醫學期刊《睡眠醫學》最新期刊中,一篇研究發現,規律的有氧運動是改善人們睡眠品質、情緒問題,以及讓人充滿活力的簡單方法。研究對象包括習慣久坐的23名成年人,主要是55歲和55歲以上的女性,這些個案難以入眠、不易維持睡眠,連帶影響白天作息。受試者被分為兩組,一組為身體活動組,一組為非身體活動組,實驗期間為16週。身體活動組每週至少進行兩項能達到75%最大心律的運動,如踩固定式腳踏車、走路或在跑步機上運動;非身體活動組則每週見面3到5次,每次45分鐘,進行消遣性或教育性的活動,如烹飪課程、博物館講座等。結果發現,從事運動的研究對象自覺睡眠品質獲得改善,從睡眠不佳,轉變為睡眠良好,且較少憂鬱症狀,整個人更有活力,也較少在白天睡覺。台北萬芳醫學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潘建志認為,運動的確有益身心健康,因此在臨床上,醫師都會經常鼓勵失眠或是憂鬱、焦慮的患者盡量多多運動。這份研究最特別的是透過實驗中的對照組,提醒民眾,有效的運動(每次超過30分鐘以上,心跳速達到每分鐘130下)才能達到改善失眠等效果,至於走路、爬山只能算是休閒,,實際上心肺功能並未達到運動標準。
2010-11-02 過去曾有研究指出,喝綠茶能抵抗乳癌產生,不過根據日本一項最新的研究結果指出,喝綠茶與降低乳癌風險並無任何關聯性。 根據日本東京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誠記岩崎表示,「原先外界認為綠茶中的抗氧化劑可以避免乳癌發生。」 不過在經過邀請5萬4千名女性接受是否有喝綠茶習慣進行調查,結果發現,一周綠茶攝取量低於1杯以下的女性朋友約佔12%,一天喝上5杯綠茶以上的人則佔27%,當研究再以14年為期來觀察,其中有350名女性罹患乳癌,其中不管是否喝綠茶的女性都有罹患癌症。 研究人員誠記岩崎表示,「我們得到結論是,喝綠茶與否與是否會罹患乳癌無關連,」不過紐約勒諾克斯山醫院乳癌主治醫師伯尼克則認為,「綠茶在完全防治乳癌尚無任何效果,雖還不能完全肯定,但仍具部分效果。」 根據稍早的研究指出,綠茶可以提升動物或人類對癌症的防衛系統,不過這次日本研究人員則指出,「不管喝哪種綠茶或喝進幾杯,都不太可能因此降低乳癌的風險。」
2010-10-31 中市警方在今年五月底,救出因債務糾紛被債權人囚禁的李溢洋(卅八歲),隔天許多受害者得知消息,前往中市警局討公道,有人還出示李嫌開出的「國庫支票」,之後李溢洋即因本案遭收押,但他堅不吐露詐騙鉅款流向。受害者成立自救會,昨天開記者會透過媒體控訴,並在臉書成立「捉拿李溢洋」社團,期盼別再有人遭類似手法詐騙。自救會成員陳先生說,當初透過弟弟認識李溢洋,他自稱是新加坡學成歸國的金融專家,幫財政部運作開發基金投資,有時需要周轉,盼他出錢幫忙。陳先生一開始借款三次,每次借李溢洋五百萬,隔一個月就能拿回五百五十萬,讓他相信李嫌信用良好,後來他就放心把錢借出,李嫌此時拿出金額兩百多億的國庫支票,謊稱基金投資告一段落,就能立即兌換支票。陳先生把支票拿給銀行資深經理鑑定,經理指出,支票可能是真的,讓他後來放心借給李溢洋近一億一千萬元,直到有天李溢洋逃跑,人去樓空,債主在李家找出多張國庫支票的「半成品」,受害者才知道被騙了,加起來的被騙金額,竟高達卅億元。自救會長彭先生說,李溢洋實在泯滅人性,他遭類似手法騙走兩千萬元,已負債累累,但李嫌還試圖說服他解除小孩的保險,想騙更多錢.
2010-10-30 廣告詞「果糖是好糖」,讓許多民眾誤認果糖比蔗糖好,營養師提醒,攝取過多人工果糖除了容易造成三高問題,也容易分泌「飢餓素」,讓食量增加,越吃越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部主任金惠民表示,天然果糖屬於單糖,普遍存在於蜂蜜、水果、根莖類蔬菜等。每100公克水果中的果糖大約2至9公克,但一般市售包裝飲料及連鎖店的全糖飲料中,每700㏄就含有70公克的糖,相當於4至5個中型水果的熱量,民眾若常常喝加糖的飲料,尤其以高果糖玉米糖漿所調製者,會使得體重及血脂肪都增加。金惠民解釋,「人工果糖」即為「高果糖玉米糖漿」,是許多市售果汁、運動飲料、優酪乳、可樂、調味乳等經常使用的甜味劑。以700㏄的全糖飲料為例,人工果糖成本僅約1.5元,且甜度穩定,也成為滿街廉價飲料店快速流行的原因。金惠民提出近期研究,果糖在人體內代謝時,不像葡萄糖會刺激「胰島素」及「瘦素」的產生,民眾飲用後會容易感覺飢餓,會攝取更多熱量進而發胖。也有學者推測,人工果糖攝取量增加,可能會增加罹患老年癡呆的風險。2008年胰臟癌細胞實驗研究也初步發現,胰臟癌細胞代謝果糖的速度高於葡萄糖,因此,果糖也可能會誘導胰臟癌細胞分化,促進胰臟癌細胞生長
2010-10-29 台灣營養學會前理事長、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顧問黃青真指出,彙整分析二○○九年至今年六月為止,在社區健康小站及基金會平日活動中收集的數據,從二二八五份有效數據中,發現四十歲以上民眾不論男女,腰圍超標的有五十七%,腰圍和血壓值雙超標的民眾更近三成(二十七%)。值得注意的是,在四十歲以上民眾中,四十到五十九歲的女性腰圍超標有二十四%腰圍過粗,在所有族群中比例最高,且隨著年齡增加,六十歲以上女性異常比率更高達八十一%,比同年齡層男性的五十八%高出許多,顛覆過去一般總認為男性是代謝症候群及三高疾病高危險群的印象。對於此,黃青真顧問也特別說明,女性在邁入中年,尤其是更年期後,因為缺乏荷爾蒙的保護,容易有腰圍過粗及血壓、血脂、血糖偏高之問題,提醒婦女朋友們更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以遠離代謝症候群帶來的健康威脅。代謝症候群共有腰圍、血壓、血糖、血脂(三酸甘油酯、低密度膽固醇)等檢測指標,若超過標準值則代表為腦中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病前狀態。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從民國七十年到九十六年歷年死因統計資料發現,因代謝症候群衍生的疾病死亡人數總和,連續二十七年高於癌症。
2010-10-28 吃青菜可能致癌嗎?主婦聯盟從傳統市場、超市、有機店,買了7種青菜進行檢測發現,全部都被驗出肥料殘留的硝酸鹽。其中最誇張的小白菜,竟然超標安全範圍6倍之多。其實青菜裡的硝酸鹽,只要久放超過2天,或是吃下肚,都容易轉化成致癌物質,有誘發胃癌的風險。面對每天吃下肚的重要食材,歐盟就特定對蔬菜硝酸鹽,訂定冬、夏不同的標準,而台灣到目前為止,完全沒有法令重視硝酸鹽的問題。大火快炒,新鮮蔬菜真的越吃越健康嗎?主婦聯盟檢驗市售青菜,超市販售的青江菜,肥料殘留的硝酸鹽,高達2萬ppm,傳統市場的菠菜1.25萬ppm,甚至有機店的小白菜、小芥菜、高麗菜,也都測出5000、1萬5以及2萬超高濃度的硝酸鹽。根據歐盟規範蔬菜標準,冬天大約規定不能超過3000ppm,夏天則是2500ppm,以歐盟標準來看,有機店的小白菜,竟然已經超過6倍,台灣卻完全沒標準可管。不只如此,一旦硝酸鹽,碰到含胺的肉或海鮮產生亞硝酸胺,也會引發食道癌、胃癌,對人體造成傷害。明明想吃青菜,保健康,卻反而吃進致癌物,硝酸鹽問題,政府管不管,衛生署還在傷腦筋。
2010-10-27 呂鴻基教授建議每個人都應該要有CPR的基本常識,才能在緊急時刻救回親人一命。根據衛生署公佈的新版CPR流程,大家至少必須學會「叫、叫、A、B、C、D」這六步驟中的前五招。第一招:「叫」──檢查患者意識。呼喚患者並輕拍其肩膀,觀察是否有意識。 第二招:「叫」──求救。看看週遭是否有其他人,如果有人就請求幫忙打119,而自己則立即進行CPR;若是無人在旁,就先打119,並儘速回到患者身邊做CPR。第三招:「A(Airway)」──暢通呼吸道。必須先將嘴巴內的異物清除,並解開患者身上的領帶等束縛物,接著壓額提下巴。第四招:「B(Breath)」──檢查呼吸狀況。為患者吹兩口氣,每口氣約1秒鐘。第五招:「C(Compression)」──胸部按壓。口訣是「用力壓,快快壓,胸回彈,莫中斷」,按壓胸部兩乳頭連線的中央,按壓者必須一手用掌根按壓,另一手環扣其上,按壓的深度約4∼5公分,每分鐘約100下,並與人工呼吸配合,30下按壓後再做2次的人工呼吸,一直做到患者甦醒或是醫療人員接手為止。「叫、叫、A、B、C」是一般民眾應具備的救命知識
2010-10-26 一批從中國大陸進口的乾魚翅,被衛生署檢出含有甲醛(福馬林),這批重達四百公斤的乾貨,目前被擋在海關。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說,甲醛是可能致癌物,買魚翅時,要聞聞看有沒有化學性怪味,色澤也不能白得異常。 除了甲醛,林杰樑提醒,魚翅是來自沙魚這類大型魚類的鰭,汞含量比魚肉更高。他上周就碰到一名六十多歲女患者,有感於過去生活太苦,好不容易經濟變得優渥,於是買了一大疊魚翅套餐券,天天吃魚翅,結果,體內汞濃度幾乎是正常人兩倍。這名女患者在暫停吃魚翅後,體內的汞濃度已慢慢下降。 林杰樑說,食物裡添加甲醛,主要是漂白、保鮮跟防腐,除了魚翅外,其他海鮮也可能被業者私自添加。他進一步表示,甲醛對動物的致癌性早已確定,對人類則是「可能致癌物」,提高鼻腔、消化道癌症的危險性,一旦食入含甲醛的食品,可能會有中毒反應,損傷肝、腎功能,長期低劑量接觸甲醛,也會讓女性月經紊亂、孕婦流產。
2010-10-25 董氏基金會以「憂鬱與運動」、「憂鬱現況」進行兩項網路調查,在「憂鬱現況部分」結果顯示,有11.8%的成年人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尋求專業協助,其中女性有明顯憂鬱的比例略高於男性;「憂鬱與運動」部分值得注意的是,26.3%網友超過3個月沒有做運動;68.6%受訪者認為運動有助紓解壓力;經常或總是以運動做紓解壓力受訪者占49.8%。 為使民眾了解運動與紓壓之間的關聯及重要性,董氏基金會與高雄市立凱旋醫院、臺灣精神醫學會等心理衛生團體特別提出,在憂鬱情緒方面,今年(11.8%)與2003年(11.7%)相近,顯示憂鬱比例未改變,還需要更努力宣導;運動方面,雖有七成的民眾認為運動有助於紓解壓力,只有半數會以運動做為紓壓方式。 另外也發現若能「將運動與公益活動相結合,運動同時能夠幫助他人」有助於提升民眾選擇「運動」做為紓壓方式動力,因此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建議相關單位可以適當增設夜間運動場所及設施,供民眾有效利用外,也建議相關的公益團體可以參考這樣的方式來推動運動紓壓。
[目前在第20頁] 第1頁 | 上頁 | 下頁 | 最終共1520筆(共152頁)